峡拉(傈僳族):鸡肉加酒煮熟熬成汤。因加入当地一种特制的油漆,是产妇调养的好补品,据当地人称,吃了“峡拉”后,有的产妇生产后一天就可以下地干活。
酸笋鸡(傣族):将酸笋用水洗净,然后放入锅里煮透,再把准备好的鸡肉放入锅里同煮,待鸡肉煮熟后起锅。随后将辣椒、姜、葱等佐料放入油锅里炒热,再把酸笋鸡汁倒入锅里回一下锅,即可食用。其味酸辣爽口,味道独特,开胃。
鸡豆凉粉宴席(纳西族):丽江特产的一种鸡豆(又名“鸡碗豆”)磨面滤浆做成的一种凉粉小吃。凉粉外表呈现黑色,所以人们又称做“黑凉粉”,旧时吏官不知个中就里,在乾隆《丽江府志》中,曾把这种风味小吃称作“食黑豆腐”。几百年来,鸡豆凉粉这种风味小吃在丽江经久不衰,暑吃凉,寒吃热,凉吃拌以酸醋酱油调料之类,能消暑开胃、止车晕浪;热吃将凉粉在平底锅内用香油双面炸黄、佐以调料,虽然其貌不杨,但味道质地却极其细腻爽滑、适口,是下饭偌酒的一道风味好菜`。
全羊席(回族):尤其难得的是云南特有的一种带皮黑山羊,除毛和粪便外,所有部位都入菜。
岜夯鸡(壮族):亦称“山巴大力鸡”,“岜”意即“酸菜”,“岜夯鸡”也说是“酸菜鸡”。源起云南壮族之乡广南县。据《广南府志》记载:“岜夯鸡”始于宋朝,明清年间最为风行。制作时,首先把一种名叫“细叶芹”的野菜,掺入鲜青菜中,用开水烫过加米汤,然后以微火加温,制成水酸腌菜。用其配料煮成火锅汤料,将宰杀好的嫩鲜鸡砍成小方块,拌以酱油、姜末、盐、烧酒等佐料,投入火锅汤料中煮,熟即可吃。绿白杂陈,鲜美可口,食而不腻。
夹沙乳扇(白族):乳扇是用鲜牛奶煮沸混合三比一的食用酸炼制凝结,制为薄片,缠绕于细竿上晾干而成。应是一种特形干酪。桃仁夹沙乳扇是白族风味菜。将乳扇回软,去掉扇耳,摊开。把桃仁用沸水烫后去细皮,下油锅炸成金黄色,捞出沥干油,将洗沙、白糖、玫瑰糖 、火腿末入碗拌匀。鸡蛋液加水淀粉成蛋糊,制成蛋松。乳扇铺在墩上,摊 上洗沙馅。锅上火注入油,烧至三成熟,用筷夹住乳扇,边炸边滚至筒形,呈淡黄色。桃仁夹沙乳扇,酥脆香甜,奶香异常,富于营养。
琵琶猪(摩梭人):杀猪后掏去内脏,抽掉骨头,用盐和花椒等调料抹于猪腹内缝合,置于桌上,盖上木板,压上在石板,风干后状如琵琶,故名“琵琶肉”,色异味香,可口不腻,可贮存多年。。
佗佗肉(彝族):小凉山彝族的砣砣肉类似新疆的“手扒羊肉”,在制作上,一 般是用鲜活肥硕的猪、牛、羊,立即宰杀后,大块剁颐,小者如拳、大者如碗,不放椒盐,氽入清水中煮至六成熟后,再放在筛簸之中轻轻撒上一层盐汗水沫,吃时佐以小凉山土法腌制的一种干酸菜汤,将砣砣肉抓在手上,边啃边嚼,越嚼越香,越吃越胃口开。
芭蕉叶烧肉 (布朗族):将肉剁碎,加盐、葱、韭菜、辣椒、姜等佐料,用芭蕉叶包好烧烤,烧熟后即可食用,清香鲜美,为待客佳品。
鸡肉烂饭(佤族):将鸡用铜锅煮熟,捞出撕碎,拌以盐、生姜、花椒、辣椒、胡椒、草果、八角等佐料,渍于盆中,再将糯米用鸡汤煮烂,把渍透的鸡肉放入,加上香菌、酸笋、大蒜汁,最后撒上葱花焖至香味四溢,即可食用。
|